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紀錄片] 柏林愛樂的 Trip to Aisa (上)


這部紀錄片, 幾周前在德國上映. 顧名思義, 似乎是關於柏林愛樂交響樂團, 在2005年十一月到亞洲幾個大城市 (北京, 上海, 漢城, 香港, 台北, 東京) 巡迴演出的紀實. 然而, 它還有一個副片名,"The Quest for Harmony", (尋找和諧).

看到這串片名, 以及預告片後(英文版trailer), 大概是職業病吧...我心裡浮起不同的想像, 我開始幻想這部片大概是怎樣的架構與內容走向.

我原本的推測是這樣的:

基本上“和諧” 之於亞洲, 就等於 “務實一板一眼” 之於德國. 即使亞洲也不是到處和諧, 且德國人不實際又懶散的也很多, 這些觀念, 仍一樣是長久以來的刻板印象. 一樣是文化差異的陳腔濫調. 所以我猜, 這部片應該是有關這世界頂尖的交響樂團, 裡面人人雖都有自己過度自我的ego問題, 但到亞洲去巡迴後, 發現亞洲的大和諧精神.

而預告片裡, 柏林愛樂的德國成員們, 也講述著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 讓他們生活與演奏上, 遭遇了些困難. 預告片裡那位灰髮的英國人, 就是Sir Simon Rattle 賽門拉圖, 柏林愛樂的首席指揮. 他的幾段擷取訪問, 也談著, 所有人都應該有掌握和諧的能力, 只要一個人總是以“我”為中心, 沒有開放的胸襟, 武斷地拒絕別人想法, 他一定會面臨危機. 這些預告片裡的interview, 讓我推測, 電影裡會穿插音樂家的個人訪問以及他們在亞洲演奏時的片段, 與遇到的事件和衝擊.然後反思, 於是找到了和諧的解答.

這是我看預告片以及片名提示後的假設.

上週四, 我從研究室騎著我的羚羊牌, 自己到了電影院, 想證實我的假設. 當晚排隊買票的, 只有我一個亞洲人, 也跟歐洲人一樣好奇, 到底在亞洲, 如何能找得到和諧.

好幾星期前, 我曾在家聽了一段廣播, 是本片導演的訪問. 節目主持人問及, 2005年這趟亞洲行, 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什麼, 他的回答是, 在台北的那晚, 是讓他以及全柏林愛樂最感動的. 台灣的好幾千位年輕樂迷, 當晚買不到票入場, 聚集在音樂廳外, 看露天的現場轉播, 演奏結束, Simon Rattle與音樂家們到了場外致謝, 這些年輕人聚集上來, 高聲歡呼, 他們頓時像pop star一樣, 這是他們從未有過的經驗.

預告片裡, 可以看見一大群樂迷齊聲大喊 “Welcome to Taiwan”, 以及年輕人爭先恐後拍照, 那就是本片導演所言,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於是, 我更特別期待, 看到這段在台灣的紀錄.

然而, 我坐在電影院裡, 看著這部片, 我先前的假設, 居然都被推翻…

繼續閱讀: [紀錄片]柏林愛樂的Trip to Asia(下)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