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喬姆斯基與傅柯的人性辯論 1



最近看過最有意思的書之一就是這本有關人性的辯論了. 這兩位20世紀知名學者在1971年某個晚上, 受荷蘭電視台邀請, 在全國觀眾面前辯論人性是什麼, 以及人性與正義公理的關係.

Chomsky是美國的語言學家兼政治評論家. 從越戰以來, 他對媒體, 政治與權力的評論就越來越知名. 坦白說我對Chomsky的認識, 是他在語言學這領域的影響. 他在二十世紀中期提出"Universal Grammar"後, 改變了整個20世紀的語言學研究生態---

Chomsky 認為所有人類腦子裡都有一個與生俱來的語言架構等著被啟動, 而這個架構, 無論國籍種族都是一樣的, 他認為, 若非如此, 為何所有小孩, 即使身旁的大人語言使用不準確或講出的句子文法結構混亂, 他們仍可以無障礙地學好一個語言? 也就是說, Chomsky認為原因當然是小孩子腦子裡已經有一個完好的語言架構存在, 只要被啟動且再繼續建構即可.

而我不太相信這套說法, 我覺得這套理論太小看小孩子學會架構語言的能力了. 我相信的理論是, 人類的確有學習語言的能力, 但沒有任何完美的架構等著被啟用, 而是在學習語言過程, 小孩可以很快的統整, 無論是文法架構或者是詞彙, 都是透過外界刺激才吸收的. 即便很多大人說話文法混亂, 小孩還是有能力根據接觸"頻率"來統整哪種說法比較多人使用然後把它變成自己的.

所以, 對我來說, 我會選擇把時間花在研究外界刺激與語言生成使用上面, 而不是去找尋摸索Chomsky所說的抽象架構. 因為我相信, 研究語言最大的貢獻, 是廣泛延伸用在社會或教育的領域上, 先從外在刺激的角度來探討語言, 會讓我們了解, 怎樣的社會文化因素, 會造就怎樣的語言邏輯, 或者, 因為外在刺激造成的心理反應是如何影響語言使用. 唯有如此, 才有辦法進一步把語言連結到更有意義的議題, 例如, 如何從語言的使用,探討一些社會現象.

Chomsky在與傅柯的辯論裡,也堅持著人性是與生俱來的, 且這世界存在著一個理想的正義ideal justice, 是由這些最高尚的人性組成的, 這些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去啟動. 而完美的社會就要由一群人, 秉持著這樣高尚的Human instinct來作主.

我的確相信人與生俱來有Human instinct, 且那是善良且高尚純潔的. 但是, 人的天性與價值觀念是兩回事, 我不覺得有任何人, 生活在某文化或社會上, 可以不受任何價值框架的約束. 任何事情只要牽涉到價值判斷, 且人類千百年來的各國社會歷史文化分歧都還在, 就不可能有目前這世界各角落都適用的單一理想正義. 或者,全人類的文化傳統可以全部重來, 所有人都秉棄千年累積的價值, 或許單一的正義可以成功地實行.

我們與生俱來的天性, 打從出生後, 就得在社會文化附加的價值框架裡不斷的被衡量著. 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 我們與生俱來的天性是愛護子女的, 但是, 中東某些國家, 父親若發現女兒與不同種族通婚,是可以殺死女兒的, 那時, 人的天性得跟宗教或者種族的價值作衡量, 我相信那些父親自己也很痛苦, 我們不能說他沒有人性, 他的天性還在, 只是他的社會文化價值框架告訴他, 種族意識價更高.

只要牽涉到"怎樣作比較好"的問題, 就脫離不了社會文化加諸在自己身上的價值框架. 我無法想像, 除了幼童以外, 有誰能夠只用高尚的human instinct, 就可行為.

然而, 即便我無法用邏輯想像這個理想的可行性, 我還是很佩服Chomsky把這個理想當目標, 來達成衝撞資本主義與政府體制, 以及挑戰媒體的手段...(待續)

7 意見:

匿名 提到...

沒事 簽到

Chiaokovsky 提到...

Got it! Thank you :)

kumi 提到...

訊息知悉, 會幫您轉達"uncle"

匿名 提到...

在文中你提到你會選擇把時間花在研究外界刺激與語言生成使用上面,
但我不知道你心中界定的語言是指什麼? 是僅限於聲音文字所表達的範圍嗎?
你所謂的外在刺激應該涵蓋了眼耳鼻舌身意所能感受的範圍, 但語言生成
僅限於說話與書寫嗎? 或者你把它延伸成面對外在刺激的回應邏輯, 但我
想表達感受或感情並無邏輯可言, 何況相對於眼耳鼻舌身意的外在刺激,
我們人類也發展了不同的藝術來傳達了我們的感覺, 而你的語言生成涵蓋
了所有這一切廣義的語言嗎?

再來是實驗對象的選擇. 你選的是尚未發展出語言結構的人類幼兒?
一群言語不通的外國人, 或者是聾啞人士, 而我希望最後者是你語言研究的最大
受益人.

最後是實驗環境的建構. 你可以閉上眼睛不看任何東西, 但你很難要求一個人不
聽任何東西, 不接觸其他人, 不與外界溝通, 甚至睡著了還有夢對我們說話.
在這樣的環境裡, 你如何肯定受試者的改變是來自實驗的正面結果. 而且你沒想過嗎,
即使你的方法是有效的, 你所做的與人體實驗有什麼差別? 你不擔心自己改變別人的人生嗎?
畢竟你為了你的實驗碰了他們的心.

對了, 可以請問你舊的部落格在哪裡嗎? 恐怕我對你有很多的意見.

Chiaokovsky 提到...

謝謝你的留言,以下是我的回答。

1.所謂語言,不可能只有聲音與文字詞彙,語言是表達的工具,一定要有邏輯在裡面,例如,文法就已經是一種邏輯基礎,否則就不成為一語言。

2. 一個幼兒的語言學習不是看教材背課本,是與父母的互動後學會,所以語言使用當然會包含與外界刺激回應後的邏輯。

3. "但我想表達感受或感情並無邏輯可言"。

只要牽涉到表達,一定就有邏輯。身體對感受感情刺激的當下,或許沒有邏輯,只是腦部反應,但你想表達出來,就一定牽涉到你對"表達工具"的使用。

4. "何況相對於眼耳鼻舌身意的外在刺激, 我們人類也發展了不同的藝術來傳達了我們的感覺, 而你的語言生成涵蓋了所有這一切廣義的語言嗎?"

我的答案是yes。整個二十世紀的藝術理論,都已經很明確地顯現藝術的呈現與形式,有很強的"邏輯性",並不是說有個文法規則讓藝術家依循,而是我們的成長與思考,都受到周圍社會文化的影響,左右我們的想法表達、情感展現。而藝術理論、符號學理論正是研究這些社會文化的影響如何慢慢成為一個underlying systems,牽動我們所有形式的表達。

例如,基於這個理解,二十世紀初,很多電影大師已經證明語言與電影的相關性,例如俄國導演艾森斯坦拍電影時,即是用一些語言使用裡也常有的"隱喻"、"對比"手法。

5. "再來是實驗對象的選擇. 你選的是尚未發展出語言結構的人類幼兒? 一群言語不通的外國人, 或者是聾啞人士, 而我希望最後者是你語言研究的最大受益人."

為什麼後者一定要是我研究的受益人? 語言學範圍之廣大,如同其他人文社會學科一樣,其下每方面的研究都會有不同受惠族群。Data選取當然因研究領域而異。我的研究並非手語或者語言復健。

6. "最後是實驗環境的建構...你所做的與人體實驗有什麼差別? 你不擔心自己改變別人的人生嗎?"

若是針對幼兒語言習得的研究,作的不是"實驗",而是"觀察記錄"。就像人類學家觀察偏遠少數部落文化社會結構一樣。研究員有任何的介入,都會影響data取得的可信度,所以你可能擔心太多了。

7. 我只用這部落格,對我有任何意見都可以在此留言。

匿名 提到...

我仔細看了你的回答, 條理分明, 然而缺乏熱情.

想一想, 生命有限, 你花了多少年在這個研究上, 想必在這個領域裡有你想知道的事, 或者有你想讓我們知道的事,
但在你的部落格裡, 我還沒看到你欣喜地告訴我們你的研究有了重要的進展, 因此你看到世界不同的面貌, 這樣興奮的情緒.

我想你可能是不看漫畫的人, 但若是哪天你有空的話, 請撥冗看一下"天才柳澤教授", 特別是第19集至第24集.

Chiaokovsky 提到...

這位朋友, 坦白說我看了你的回應, 真的笑了出來. 先感謝你對我的研究領域如此有興趣, 若你真的有意知道更多細節內容, 我很樂意與你分享. 但若你期待的是我在此興奮地報告研究進展, 描繪我對工作成果的欣喜情緒. 你恐怕要失望了. 最後, 多謝你推薦漫畫, 或許哪天有空會去翻. 即使不知道那跟我有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