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教材革新 VS 教育改革 (研討會心得2)

這次希臘的語文與教育研討會,讓我覺得最棒的發表之一,是一位希臘教育學者有關教材革新與教學效果的演講。我覺得,這項發表,對台灣之前一綱幾本與教改的爭議,可以激起點反思。

這位學者,主要分析了希臘中學於1985、2000、2006年使用的國文課教科書。

他展示的例子顯示,1985年時,教科書內容設計單調,只有文字與極少的插圖。2000年開始,插圖與圖表大量增加,到了 2006年,不只教科書充滿了繽紛的圖像,還有附上電腦輔助教材。也就是說,從1985到2006這二十年,希臘的中學國文教材,也因科技發展而多元化。

然而,他的研究最重要的結果是,即使20年來,教材設計日漸繽紛、大量用圖像或多元的媒介,所有的教學流程、方法、教學走向與原則、學生學習的效果,根本是20年如一日。


其實,當代已有很多教育研究顯示,改變"媒介"與改變"概念",絕不能混為一談。

科技發展之迅速,讓很多人都誤以為,若學生能有更多元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接觸電腦、網路、多種教材,就代表他們學習效率可以增加。因此,很多學校,都以"校內有多少電腦設備"來強調他們也趕上教育新世代,也有人以為,多本教材的存在,就代表多元能力。然而,談教育改革,尤其是國語文教育改革,與外在教材改革根本不能畫上等號。

回頭看台灣之前的教材爭議,亦是如此。到底要一綱幾本比較好,不應該是教改爭議重點。因為,教材如何多元、電腦輔助如何頻繁,與教學基準的革新,都沒有直接關係。一個國家的教育,想要經歷典範轉移,要汰舊換新的是它對整個教育理念的信仰與原則。這點,在台灣的教育體制裡,幾十年來從未改變過。

這位希臘學者昨天發表的數據與分析,再次證實了這項事實---
教材的改革,根本不代表教育的改革。

延伸閱讀:我對一綱多本推行的一點建議

1 意見:

匿名 提到...

請您快點回國拯救可憐的台灣學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