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讀到一則新聞, 內容約莫是講述, 台科大應用外語系學生畢業後找工作, 通常會遇到企業主搞不清楚何謂"應用外語"的狀況, 於是他們認為, 把應用外語系改名成為外文系或外語系, 在求職申請學校時比較方便, 畢竟台灣已經有很多外文系, 企業主或許比較能了解這些學生具備有什麼樣的能力.
這則新聞讓我想起之前所討論過的外語和競爭力的問題.
自從我開始作linguistics以來, 只要跟別人提起我的專業, 大家通常會先問:"那你是學英文還是德文?", 有一次我跟小我幾歲的表弟提起, 語言學是符號學Semiotics的範疇. 他一聽到"符號學"就說:"太酷了, 就像達文西密碼吧? 妳以後可以當警探呢...."
在大學裡學語言學, 主要應該是學, 語言的生成,結構等特性, 進而探討由語言使用反映出的心理或者社會文化現象, 再者, 由語言這複雜橋樑搭起的論述, 如何展現在在教育,媒體等等領域裡. 若由論述分析出發, 可以研究更深入的社會文化議題. 而學習如何聽說讀寫外語, 應只是一小小部份, 是剛進大學時的加強訓練, 或者第二外國語學習的部份. 那主要是類似"外語補習班"的工作.
在西方的應用語言研究所 (applied linguistics), 即是專探討語言與論述在廣泛的教育社會文化領域中的展現. 對他們來說, 語言只是工具, 大學不是職業學校, 不是學工具用的, 而是學如何拿著工具, 深入分析理論與現象. 例如, 若想申請德國大學裡語言學的碩士課程, 只拿台灣xx語系的大學畢業證書, 且無法證明你修遍語言學相關理論課程, 是無法進碩士班的. 只能跟著德國高中畢業生, 從大一基礎課程上起.
所以, 新聞裡那位學生所提到的 "很多學長姐在申請國外的研究所時,對方常常搞不清楚應外系到底在學些什麼", 就我親眼所見到的事實並非如此.
事實上是, 國外研究所, 並非搞不清楚這科目的內容, 而是不確定, 台灣學生是否已經具備好使用語言來做更深入探討現象的能力, 或只是在台灣上了四年的外語補習班?
2008年6月28日 星期六
"應用外語"?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