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登於聯合教育論壇2008/07/17
明天,是近十萬考生引頸期盼、大學指考成績揭曉的日子。然而,就在七月初,德國明鏡周刊網頁上,刊出了有關台灣高中生準備升學考試的報導。此篇德國報導標題為「誰敢放鬆狂歡,就是叛逆」(報導與圖片連結在此)。報導重點、也是讓德國人覺得很不可思議的,是台灣的多數高中生,一直到畢業前夕,面對的只有從不間斷的考試,不只是一般的期中期末考,還有一連串的模擬考。讀高中的目標似乎只有一個,就是在大考裡得高分。
這篇德國報導一開始的摘要如下:
「對台灣高中生來說,準備升學考試已經是多麼繁重的壓力。然而,更可怕的是準備過程之漫長,大考之日似乎總是遙遙無期。由於台灣學生的高中生涯,面對的是一連串的考試,高中生們已經無法擺脫排山倒海的背書與補習。一位台灣學生表示,他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可以好好睡上一覺。」
報導也指出,台灣高中生畢業典禮後,並沒有任何舞會或活動,讓學生們慶祝自己完成了青少年的學習階段、即將邁入人生新旅程。因為,畢業後不久,大考也要來臨,任何想放鬆慶祝的念頭,只會被解讀為叛逆、不用功。
這篇報導也訪問了一位台灣學生當例子。受訪學生不久前才參加完高中畢業典禮,馬上又已經坐回圖書館唸書。報導描述他眼前擺了一本很厚的參考書,專注地盯著書本,用手指著書上的字句,拼命背書,好像要把所有的字吸進身體一般。他從週一到週日、從早到晚,不停地為大學指考背書,每天都讀到體力不支,累倒在桌上為止。
這篇德國報導的內容,對台灣任何一人來說,都只是大驚小怪。
然而,最令德國人感到難以置信的,是台灣的高中教育,功能似乎只成為「考大學補習班」。 每個學生心中,只有大考的競爭與分數。而在德國,中學教育雖也是為了繼續升學作準備,但是與台灣的最大差別在,他們所謂「準備」的目標,並非升學考試的分數高低,而是上大學該有具備的能力與涵養。
高中教育的目的,是賦予學生在下一個學習階段,有獨立學習、找資料、思考的能力。德國學生唸了高中後不一定會上大學,轉讀職業學校的也不在少數。所以,整個中學生活,教育重點不會只是傳授考試得高分的技巧與知識,而是教導學生獨立處理問題與思考表達的方法。
這篇明鏡周刊的報導,是從德國人的角度來看台灣高中教育,對德國人來說,或許只是文化差異的趣聞之一。然而,這教育文化差異背後隱藏的大問號是,台灣中學生受到如此龐大的升學壓力,目的與功能,到底為了什麼?若只是為了在那幾場考試時能高分通過,進了大學後,如何能期待他們突然有大學生該具備的能力與涵養?
2008年7月17日 星期四
揚名國際的台灣高中生之苦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5 意見:
很多成年人聚在一起時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話當年", 而且似乎越苦, 越值得炫耀. 一直以來, 舞禁, 髮禁, 當兵, 聯考, 陪伴著許多不同世代的年輕人度過他們的黃金歲月, 邁入21世紀已經八年後的今天, 舞禁與髮禁對現在的人來說已成為不可考,難以想像的"歷史", 而徵兵制在政客的疾呼中, 也幾乎快成為灰燼了, 只有聯考, 還活生生地以其他名目繼續存在著, 是教育界領導人怕所有台灣人失去了僅存的"共同記憶"? 或為了守護千百年來的中國傳統文化-科舉與社會階級-"士"農工商(文憑至上)? 還是擔心固有的人情世事影響到其他替代方案的公平性? 不論原因為何, 都足見用心良苦啊 !
哀
生不如死的高三生活
我來了
好想要直接跳過這一年
...泣...
幾千年來,中國人「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的基因,在我們的血液裡一代一代的留傳著。這是外國人無法了解的。
現在的小孩比我這代還痛苦。畢竟,當年聯考三年才考一次,還有時間可以打混一下。
我今天看新聞,去年十八分可以上大學,今年零分就可以上。於是媒體又開始韃閥,頻頻與舊時大學難考的狀況比較。要沒有升學壓力、又要大學難考一點,我們台灣人真是矛盾阿。
To Strange77: 要加油啊! 一年其實很快就過了。像Kuan說的,今後,拼大學考試會是很難忘得回憶,話當年絕對少不了它的 :)
Kuan是在反諷吧
誰願意為了可以"話當年"
而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這個可能讓自己愈來愈不會思考,只會背書的代價...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