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

環環相扣的悲哀---讀顧玉玲的<我們>



某周日,我在有河book買了這本書,顧玉玲的<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從淡水返回台北的途中,我打開了第一頁; 此後的一周,這本書每天都在我的手提袋裡,只要一有點空,就取出閱讀,不願闔上。

這本書除了有令人感動的故事敘述外,更清楚地穿插了台灣外籍勞工面對的具體問題。讀這本書,是一段激動與思考交錯的美好歷程。

讀這本書對我的直接影響, 是以後決不能再用淺薄的眼光看待由媒體播放出來的外勞逃跑或傷主等新聞,或者那些路上偶爾會見到的驚心動魄"緝捕逃跑外勞"海報...

顧玉玲的這本書, 透過一則則的故事, 揭露了一個原本在台灣社會裡被掩蓋過度的悲哀事實---台灣對待外勞的殘忍、不公平制度,是各式外勞相關悲劇的始作俑者. 不公平制度、悲哀的故事、大眾的歧視與冷漠,環環相扣,在台灣社會底層不斷地惡性循環著。

因為台灣對外勞相關制度的不公平、不健全,逼得外勞在身心瀕臨崩潰時得逃跑或採取更極端的發洩行動,成為非法。就如同顧玉玲在書裡說的: "有誰願意非法?" 這樣的因果關係,好像是中國楊佳案的台灣外勞版。而媒體報導的表象,也只將他們描繪成為一群有潛在危險性的不穩定族群。

我身為一個"海外台勞",很能了解獨自一人在外國工作時身心上的需求與一定得有(否則我必也會發瘋)的基本權利---若我在德國社會,比德國人有較少的休假甚至完全沒有休假、較多的工時、不能自由申請轉換雇主、沒有完善的勞健保制度,我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安份地不造次。

上周在有河書店,作者的新書座談會裡,我問了顧玉玲老師,若"制度的不良"是始作俑者,有沒有一個機制可以有力的督促制度的改善? 顧老師說話輕聲細語、總是笑容滿面; 她說,催促外勞相關制度的改變真的是一個極度緩慢的過程。

她笑咪咪地回答後,我腦海裡出現的,是東南亞新移民的下一代---緩慢的制度改善、東南亞勞工或移民不公平待遇的緩慢改善,後果或許是,犧牲掉現今這一代新台灣之子。

從去年初起,我開始關注台灣弱勢兒童的教育狀況。讀到關於台灣弱勢兒童補救教學成效不彰的類似報導,我都十分難受。<我們>這本書,讓我把弱勢兒童,特別是新移民配偶所生的"新台灣之子"教育問題,更廣泛地拉到整個社會對整個東南亞族群的冷漠與不公。即使新移民的子女人數在逐漸擴大,許多卻成了在學校的弱勢兒童,台灣教育體制當然尚未有任何特別的方法來專門補救這些新移民小孩在學校教育的落後,因為,他們的上一代,仍是在我們社會被忽略的一個族群。

顧老師說,二十多年後,等這些小孩都成長了,或許能催生一股強大的運動,反對東南亞勞工或移民的不公平對待與歧視、督促制度的改變。

真的得等二十年嗎?

2 意見:

匿名 提到...

那天在書店我還買了這本: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
也值得一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2577

Chiaokovsky 提到...

嗯, 我在書店也有見到這本呢.
已經寫在我七月回台時要買的書單裡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