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二戰的"遺彈"




某天,街角來了一台印有"爆裂物檢查"的專車與一台大拖車,鄰居紛紛前來圍觀,我隱約聽到有人提到炸彈,背脊發涼。隔不久,旁邊的工地裡,就挖出這顆深埋地底六十年的未爆彈。

德國各地,至今仍常發現二次大戰留下來的炸彈。當年聯軍在德國各地投下的炸彈,有百分之十至二十都未爆。據說有好幾千枚,深埋地底。這幾十年來,因為施工、挖地,這些未爆彈才一一被發現。

二戰時被夷為平地的柏林,當年炸彈如雨落,一直到現在,幾乎每個月都還會有未爆彈"出土"。見到道路封鎖挖炸彈,對柏林人來說,似乎已經習以為常。

Read more...

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

Film, Myth and Philosophy



"The search for a new means of philosophical expression...must be pursued today in relation to the renewal of certain other arts, such as...the cinema."

by Gilles Deleuze, in Difference and Repetition, 1968.

photo taken at Rue du 22 Novembre, Strasbourg, France.


Read more...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北德波羅地海岸,躺坐收納皆宜的竹籃沙灘椅



幾周前,我與幾位同事,得去北德Lübeck大學出差。我們特地把單車也搬上火車,硬是在行程裡找出空檔,從波羅地海岸的小城Lübeck Travemünde出發,往前東德的方向,沿著海岸線騎了一下午。沙灘上有許多人,仍陶醉在北德夏季的最後一道暖陽裡。

沿著沙灘騎車,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Strandkorb。翻成中文應該是"沙灘竹籃"。



這種能擋風雨、多功能式躺坐收納皆宜的超實用竹籃椅,發明於1882年。一百二十多年的老傳統,至今仍大受歡迎。一望無際的Strandkorb,百年多來,已成為北德北海、波羅的海岸邊的特殊風景。

相較於西德,越是往前東德方向前進,竹籃裡的度假老德們衣著就越少,FKK-Frei Körper Kultur(天體營),在前東德倒台後,完全沒有退流行的趨勢。



我們沿著海岸線往東騎,左邊是清澈的海水與白沙灘,右邊則是湛綠的牧場。照例,每次與德國同事們騎車上路,見到牛群,大家都會忍不住停下來"呼牛"--


我到了北德才知道,只要對著散落牧場的牛大呼"Komm, Komm"(來!來!),牠們真的會乖乖地集合過來; 過幾分鐘,發現沒甚麼要事後,這些牛就再各自悠閒地散去...



每天生活在緊繃的壓力下,能聲嘶力竭地大喊幾聲,把負面能量全部吐出來,真痛快...


Read more...

2009年9月3日 星期四

一點回憶: 達賴喇嘛的智慧, 我的道路

達賴喇嘛來到台灣訪問。

這幾天,在網路上讀了不少新聞評論與網友對他慈悲展現的敬意與讚揚,我才回想自己這幾年來,與藏學佛教的結緣,以及這一路走來,達賴喇嘛所著的群書與藏學佛教理論對我的幫助。有時,它們的溫暖是浮板,把我拉出情緒的漩渦裡; 有時,它們縝密的邏輯,又是幫助我思考的踏板.

2006年春天某日下午,我在研究室趕論文,弟弟傳來了msn訊息,這則訊息, 從此改變我的人生態度與之後所走的道路---

"媽去檢查了, 是癌症, 已經很嚴重了..."

有那麼一刻,我只能無助地怨天尤人。死亡對當時二十多歲的我,是很遙遠、令我無法想像的名詞。從收到那段話開始,人生第一次,我終於開始努力想像這是什麼意思。我腦子裡,各式有關死亡的各類悲傷畫面,開始生長蔓延; 速度之快,超出我想像,我被吞沒了...

我趕回台灣時,媽媽的手術已經完成,很幸運地,過程很順利,復原情況也很穩定。但我開始體認到,今後將得處理的,會是什麼樣的情緒震撼; 而我,毫無準備。

我的生命裡,有幾位我畢生都將感謝的貴人; 其中一位,是在印度出家的大學好友。

當時在msn上,我跟他談了我的恐懼,他並非那種熱血"傳教士",在稍稍安慰我些話後,他建議我讀點書。

他之後才告訴我,他跟我認識十多年,知道我是願意思考的人。於是,"餵魚給我不如讓我學會怎麼釣魚",與其屢次安慰我,不如讓我自己在腦子裡架構起一套處理相關問題且好用的"思考系統"; 而要得到這個"系統", 得靠我自己努力閱讀。

他不知道,這些指點,也間接影響了我之後的研究。於是,我從藏學佛教裡看的縝密邏輯系統,交織在近幾年來我起伏劇烈的人生旅程裡。

當年,好友推薦我讀的第一本入門書,是達賴喇嘛的口譯Jefferey Hopkins所寫的Cultivating Compassion。這本書,深入淺出地交代整個藏學佛教的理論背景、核心概念與達賴喇嘛的角色與他的實踐。之後,我又陸陸續讀了幾本購自坊間的著作,例如Advices on Dying, How to practice, 等等。達賴喇嘛的這些暢銷著作,通常是節錄自他的演講。就像我們昨天在公視轉播看到的一樣,他的書也是如此平易近人,針對問題找答案,把理論融會進實踐。就如同empirical analysis一樣,他先給motivation與problem,然後才談怎麼實踐與解決。

幾年下來,漸漸地,我腦子慢慢拼湊出藏學佛教想要傳遞的核心價值與其背後那套邏輯系統。 居然,我開始發現,這套系統,與我當時手邊得讀的許多科學領域研究,例如心理認知理論、應用語言學、藝術理論、物理學,都有些許雷同之處。

在看似很不同的現象裡找到共同點,總能讓我極度興奮。

於是,我更進一步找文獻後,才發現,除了市面上那些易懂的暢銷書外,達賴喇嘛與一群心理學家,針對藏學佛教理論裡提到的負面情緒與慈悲心實踐,作心理實驗與研究,例如位於美國,由許多知名心理學家成立的Life and Mind Institute,定期舉辦研討會,出版著作說明成果。此外,達賴喇嘛也把佛教的邏輯系統連結上物理學的理論,例如相對世界的美麗這本書,呼應了知名物理學家David Bohm從十幾年前就開始的物理學與佛教邏輯研究。

達賴喇嘛試圖在宗教與科學領域找平衡點,我記得,他在其中一本著作裡說過,宗教需要與科學接軌,宗教理論不應該是生硬的教條,宗教人士應該努力跟上最新的科學發展,若有需要應該適當地修正教規。這樣的科學精神,的確是世界上許多宗教領導人所不及的。

達賴喇嘛的努力與這些跨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逐漸證明,宗教、心理、語言、物理、甚至藝術,這些人文社會科學各領域裡的研究方法,都能是相通的。

從2006年開始,我本是想處理自身的痛苦,才接觸藏學佛教。近四年來,我一直把它當一門學問在閱讀。對我來說,比起儒家,它更不像宗教,它沒有像儒家一樣規範品格行為教條,而是要求很縝密的邏輯思考--- 每件事情、所有現象,都是果,它會發生都有原因。當面對令我沮喪的現象或人,若在被捲入負面情緒前,開始問起"爲什麼",能找出的,常是背後一整個龐大的問題體系。就像先看到地上水流後,往前找源頭,便可以追朔至河、湖、雨、天。最後,若能夠徜徉於天際,眼前的現象、或原以為會傷害自己的言語,就只是那道曾被誤以為是深不可測、事實上是微不足道的小水流...

Read more...